首页 >> 行业

集中供地政策优化,“稳地价”可期

2023-02-09 07:30:24来源:钱江晚报


(资料图片)

去年9月,面对土地市场的新变化,本报曾率先呼吁灵活调整集中供地政策。近期,这一呼吁终于成为现实——自然资源部日前发布通知,要求各地优化完善集中供地政策,更好发挥充分公开披露信息对于稳定和引导市场预期的积极作用。

集中供地政策始于2021年初,并率先在包括杭州在内的全国22个重点城市实施。所谓集中,即集中发布出让公告、集中组织出让活动,全年共三批。

集中供地政策的初衷是为了抑制当时过热的土地市场,尽可能增加供地透明度,同时也给予更多房企公平拿地的机会。从2021年22个重点城市监控数据来看,封顶成交率已从第一批的33%降至第三批的12%。

然而到了2022年,随着全国房地产市场形势急转直下,即便南京、成都、苏州这样的热点城市,土地也频频流拍,且屡屡出现国企兜底现象。面对土地市场的新变化,从去年下半年开始,国内不少城市都相继打破了一年出让三批的规定,杭州去年总共也出让了四批。这些动作,可视作是对集中供地政策的微调。

此番自然资源部发文,强调是优化而非取消集中供地政策。其实,中国文字向来博大精深,“优化”的可操作空间非常大。由于没有了一年三批的数量限制,各个城市可以灵活调整出让频次。以杭州为例,去年首批出让60宗,今年首批仅挂牌13宗,单次宗数减少,但出让批次将大大增加。

就比如2月7日杭州今年首场土拍,地块数量仅5宗,其中两宗艮北地块报名房企均超过30家,并且全都拍至封顶摇号。虽说如此火爆并非全是政策优化的功劳,但是僧多粥少之下,显然竞争会更激烈一些。

集中供地政策优化之后,还有利于减轻地方政府债务压力。过去这一两年中,在集中供地的紧箍咒之下,不少城市为防止地块大量流拍,撑住土地市场,地方国企托底拿地的比例越来越高,地方政府的隐形债务也就越滚越大。去年10月,财政部已发文要求不得通过国企购地等方式虚增土地出让收入。

这些托底地块,大多并不开发,而是寻求转让。转让不出去,就长期闲置,造成了资源的浪费,房源供应的减少。集中供地政策优化之后,由地方平台托底拿地的现象定会大幅减少。蒋敏华

关键词: 土地市场 地方政府 重点城市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