早上6点半,山东聊城冠县兰沃乡韩路村党支部书记冯俊奎开始了一天的巡园工作。村里的万亩梨园已大面积挂果,他盘算着再过几天头茬梨就能上市了。
(资料图)
“已经收到几十笔梨的订单,线上线下的都有。”冯俊奎说。不同品种的梨套着不同颜色的育果袋,从远处看,梨树上像挂着一个个小灯笼。
村民在梨园劳作。新华社记者张力元 摄
很难想象这片土地曾几乎寸草不生。冠县位于黄河中下游,冀鲁豫三省交界处,因历史上黄河数次改道,万亩土地沙化,且风、沙、旱、涝、碱并存,“大风刮起不见家,庄稼一年种几茬,十年九年被沙压”成为当时村民生产生活的写照。
今年72岁的韩路村村民李富路介绍,上世纪六七十年代,冠县各级党组织开始带领群众治沙,村里形成了200多人的平沙种树队伍,大伙儿共栽下了上万亩杜梨树,让家乡披上了“绿装”。“杜梨树生命力强,能防风固沙。”李富路说。
但没过多久,村民们发现杜梨树结出的果子又小又酸,吃不完也卖不掉,他们商议着光治沙不行,还得想办法致富。“村民们便尝试将常见的水果梨嫁接到杜梨树上,并分区做试验,最终有10多种梨能正常生长,当年种下的树终于带来了‘票子’。”冯俊奎说。
如今,韩路村几乎家家户户种梨,村里还有20多家经销梨的合作社。“这几天,好几个外村的人给我打电话,说过两天到我这里干活,帮着摘梨、打包、发货。”村里的种梨大户冯贵林说。
2022年,韩路村平均亩产梨8000斤,总销售额超1亿元,全村人均纯收入从2005年的7000元跃升到万元。
韩路村的梨园。新华社记者张力元 摄
盛夏时节,行走在冠县,眼前绿意盎然,耳边蝉鸣不断。多年来,冠县持续在沙化土地区域前沿营造防护林带,因地制宜种植榆树、毛白杨、刺槐等树木,栽植樱桃、梨等经济林。目前,全县农田林网化面积110万亩,林果面积40万亩,其中优质经济林16万亩,年产果品40万吨,产值亿元。
冠县林业局局长郭峰巍说:“从‘沙进人退’到‘绿进沙退’,冠县的自然风貌和生态环境得到根本性改善,实现生态生产生活良性循环。”
冠县是山东统筹山水林田湖草沙系统治理的一个缩影。记者从山东省国土空间生态修复中心了解到,“十四五”期间,山东沙化土地治理任务5万公顷,其中黄河故道沙地综合治理区万公顷。目前,山东鼓励社会力量参与防沙治沙,对符合条件的生态公益林纳入生态补偿范围,并且大力发展林下种植、养殖、生态旅游、森林康养等生态产业,守绿护绿又“生金”。(记者张力元)
关键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