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家盛慧
《粤菜记》,盛慧著,人民文学出版社,2023年。
在2023南国书香节上,佛山作家盛慧携全新散文力作《粤菜记》重磅亮相。新书首发式以“用粤菜,读懂中国”为题,由该书出版方人民文学出版社、花城出版社及佛山艺术创作院联合举办。
【资料图】
《粤菜记》是一部纪录片式的粤菜全景散文,也是人民文学出版社推出的首本全面介绍粤菜的图书,写佳肴美食,也写世相人心;追寻粤菜故事,也折射粤地文化;写粤菜行业发展变迁,更包含烟火温情与人间冷暖。
全书描写菜式超过三百种,关注经典,也关注家常;关注“大菜”,也关注小吃。不仅包括传统的广府菜、潮州菜、客家菜,还包括新派粤菜。作品情感与内容兼备,文学性和历史性并重,生动细腻,韵味悠长。在书中,盛慧以味觉为钥匙,接通食物与记忆、食物与文化之间的隐秘关联,致力塑造一个令人神往的“舌尖上的岭南”。
2004年,盛慧移居广东,在美食之都顺德生活了19年,他的太太是潮州人,也跟着太太一起尝遍了地道潮州菜。《粤菜记》的创作其实有些意外,2019年,他开始创作《大湾的乡愁》,其中有一章写大湾区的小吃,原计划只写2万字,但一写就收不住了,从5万字,写到了10万字,最后变成了近20万字,于是,盛慧就将这些文字重新梳理单独成书。
创作之初,盛慧就想写出一本与众不同的粤菜书。他数次亲临美食的原产地、到最正宗的店家去品尝,有些菜反反复复吃了十几次,相关文献也研读了三百多本,只要与粤菜相关的书他见到就收。在盛慧看来,只有理性与感性相结合,才能最大限度地体会粤菜之美。其中,一本叫《美食评论家的乔装秘密生活》对他的写作影响很大。
哲学家费尔巴哈说:“人就是他所吃的东西。”美食家布里亚·萨瓦兰也说:“告诉我你吃什么,我会告诉你你是什么。”盛慧则说:“食物,其实就是一面镜子,追求什么口味,便是什么性情。”
在盛慧看来,岭南人的饮食选材讲求正气,以性平味甘为上,食物滋养身体,也在无声无息中造就了性格,他们大多心态平和,乐观豁达。“天掉下来当被盖”“淡淡定,有钱剩”是岭南人经常挂在嘴边的话。盛慧写粤菜,其实写的是岭南人,是可爱的岭南人。
访谈
南都:作为一个江苏人,你最开始对粤菜的印象和感受是怎样的?岭南和江南的美食有怎样不同的特色?
盛慧:我是2004年到广东的,一来就到了顺德,我发现顺德人个个都是美食家,在他们的带领下,我品尝了许多地道美食。我太太是潮州人,所以有很多机会品尝到最地道的潮州美食,尤其是品类繁多的小吃。顺德菜和潮州菜是粤菜的杰出代表。
我的老家江南也有很多美食,最大的特色是浓油赤酱,而粤菜最大的特色是“清水出芙蓉、天然去雕饰”。清代戏剧家李渔曾言,食物的美在于清新、自然、洁净。用这句话来形容粤菜是最合适不过的了。
南都:《粤菜记》是一部纪录片式的散文作品,要用文字写好“吃”这件事并不容易,你在写作过程中如何把握历史纪实与文学想象之间的平衡?
盛慧:我想用活色生香的语言书写岭南烟火,展现粤菜的美学特征和迷人风采。写好某一种食物似乎并不难,但要写很多种食物而且把每一种都写好,十分不易。我会仔细品味每一种美妙绝伦的口感,捕捉每一缕转瞬即逝的味道,并将这些体验以文学的方式呈现出来。书中还一些特色菜做法,一些大厨的独门秘技,比如鲍鱼的胀发。当时我采访一个大厨,他始终不愿意告诉我秘方,后来,我就经常和他喝酒,有一次,把他喝晕了,才得到他的独门秘方。
书中还写到许多与食物有关的故事,一方面是历史钩沉,将代表菜式的历史、传说和演变过程有机融入文中,增加文章的趣味,在娓娓道来的语调中,讲述粤菜故事,传播粤菜文化。另一方面是当下的故事,除了我自己的故事,还有很多朋友的故事,这些故事或有趣、或感人,都非常值得回味。
南都:作为中国八大菜系之一,粤菜和其他地方菜系相比有何独特的魅力和文化内涵?
盛慧:粤菜是在国际上最具影响的菜系,可与法国菜相提并论,粤菜最厉害的地方是包容,是不断的创新,这与广东人的性格是密不可分的。广东人很务实,创新的东西还要经过市场的检验,比如,广式早茶最美好的时光是约一百年前的“星期美点”,当时很多茶楼每个星期都推出新的点心,但如果点的人不多,就会淘汰。我们现在吃的,都是经过时间考验的经典。
南都:你心目中的粤菜“天花板”是哪道菜?
盛慧:正所谓,众口难调,适口者珍。这个是因人而异的。广府菜中我最喜欢的是鱼生、虾饺和鼎湖上素,潮州菜中是豆酱煮杂鱼、咸蛋卷和猪肠胀糯米,客家菜则是酿豆腐、咸香鸡和酿春,至于其中的原因,大家可以在我的书中找到答案。
采写:南都记者 朱蓉婷返回搜狐,查看更多
关键词: